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苍术配白术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对于苍术和白术这一对治疗脾胃常用药物的深度解析——

白术

止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运行上下,充周四体。五脏皆受气于脾,若脾气虚弱,则不能统摄而陷注于下,或渗溢于外,多见便血、尿血、崩漏、肌衄等。白术益气健脾,收敛止血,颇有殊功。曾治大咯血气脱一证,宗“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旨,旋以白术100克,米汤疾火煎服一大碗,药后两小时血止神清,肢和脉起,竟未复发。亦以之治肺结核大咯血,居经不行,每晨晚各以米汁调服白术粉一匙,一月后血止经行,体渐康复。血证当以胃药收功,土厚火敛,信而有征也。

通便:人皆知白术止泻,殊不知白术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津润则便畅。治老年人肠液枯燥之便秘,以白术30克煎汤服之,大便遂即通畅。盖脾为太阴之脏,藏精气而不泻,多脂多液,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重在生化。故凡脾土本虚,胃强脾弱,耗伤脾阴,或老年脏躁,产后体虚,皆使脾气不得输布,失其转输之能而使脾阴亏损,症见消渴便秘,治当补益脾阴,然滋阴之剂仅补其阴液,不能助其生化,唯有白术一味,资其化源,治疗上证,极为合拍。

消浮肿:浮肿之因甚多,故治法迥异。宗先贤张景岳“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之意,认为白术一味,既能健脾制水,又能燥湿利水,尝用白术与赤小豆同煎服,临证治疗脾虚浮肿甚效。昔在自然灾害时期,浮肿病比比皆是,投之多验。

止泻:用于小儿单纯性泄泻。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然脾运不健,又常为饮食所伤而为泄泻,故有“脾常不足”之说。张元素称白术乃“去脾胃中湿”之品,湿盛则濡泻,湿去则泻止。临证多用生白术、生扁豆同煮元米粥,日服二次,颇效。

预防哮喘:哮喘日久,必有伏饮,饮为阴邪,遇寒则发,治“当以温药和之”。张元素称“白术温中”,故尝于夏令以白术煎服,冬病夏治,培土以生金,日服二次,常服可预防哮喘病发作。

治疗耳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西医谓之梅尼埃病,症见眩晕耳鸣,如坐舟车,恶心呕吐。《症因脉治·眩晕总论》云:“中州积聚,清明之气窒塞不伸,而为恶心眩晕之症矣。”究其病机责之水饮痰浊上泛清窍,故常用白术与茯苓各15克,煎服其汁,利水化饮,其效甚佳。

保健:《神农本草经》谓白术“久服轻身”;寇宗奭(音同“市”)称,“嵇康曰……饵术,黄精,令人久寿”。颜德馨教授则从“脾统四脏”之理论出发,用于久病之人,嘱其常服之,促进康复,收效颇捷。

白术饮片 图片来源:《中药饮片图鉴》

苍术

运脾醒脾: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皆依赖于脾胃之转输水谷精微,脾健则四脏皆健,脾衰则四脏亦衰。苍术燥湿而不伤阴,湿去脾自健,脾运湿自化。治疗慢性病,以“脾统四脏”为宗旨,以苍术为君,振奋生化之权,起废振颓,如合升麻治疗内脏下垂、低钾血症、肺气肿、冠心病、肺心病之消化不良者应手而效,治脾胃病独擅胜场。

制约纠偏:先贤谓:“补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运脾。”盖脾运一健,则气血生化有源,故先人补血,常用熟地拌砂仁。颜德馨教授宗其义,常于滋腻的大补气血方药中加苍术一味,既能监制补益药物之滋腻,又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如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辅以本品,服药后则无中满之弊。

化阴解凝:痰瘀俱为黏腻之邪,欲化痰瘀,须赖阳气之运化。苍术运脾,化湿、祛痰、逐饮皆其所长。化瘀固须行气,据痰瘀同及脾统四脏的观点,在瘀浊久凝时亦常加苍术以速其效,事半功倍。又如用苍术入泽泻汤治耳源性眩晕,与苓桂术甘汤防治哮喘,单味煎服治悬饮、消渴、夜盲等皆验。

治肝取脾:颜德馨教授据“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认为治疗肝病,保肝不如健脾,临证应用,治脾以防治肝病,颇有所获。当年沪上“甲肝”流行,颜德馨教授对出院病人皆以“苍术片”预后,疗效满意。

灵活配伍:寒湿重者常与附、桂同用;湿热交重与甘露消毒丹、黄连并投;伤及胃阴可与石斛、元参、麦冬配伍;湿热流注经络则与石膏、桂枝齐施;肝阳夹湿、目糊便燥常与黑芝麻入煎;气虚者益以黄芪、升麻等,习为常度。

苍术饮片 图片来源:《中药饮片图鉴》

苍术配白术

【伍用体会】脾胃居中焦,日以摄食纳谷,运化精微为职,若脾运失司,则湿浊羁留,为痰为饮,致病无穷。苍术苦温辛烈,燥湿力胜,散多于补,以运脾为长;白术甘温味苦,补脾燥湿,补多于散,以补脾为长。二药相配,一散一补,补运兼施,中焦纳运如常,水湿痰饮自然无所留滞,气血生化自然源泉不竭。孟河医家颜亦鲁先生临证倡导“脾统四脏”之说,注重凡病从湿从痰辨证,从脾胃论治,无论是脾胃本身受病,抑或是他脏病变,多立足脾胃,善用苍白二术健脾运脾,得心应手,已入化境。颜德馨教授承其学验,运用苍白术多有发挥,如仿土壅木侮例,取五苓散加苍术治肝病,实乃健脾治肝之典范。

【常用量】苍术6~15克,白术9~15克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普度众生,救苦救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