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麻医仙姑

麻衣仙姑是文水桑村人,出生于忠厚诚实农民家庭,父亲叫任永,母亲为张氏。母亲早逝,父亲又娶一妻。谁知这继母对聪明伶俐、逗人喜欢的灵巧心生妒忌,几欲除去而碍于丈夫的面子,虽然心中不悦,但不敢怎样虐待,加上灵巧逆来顺受,听言观色,使这个本来刁钻刻薄的继母无可奈何。
灵巧十岁时,继母就让她学着纺棉花,开始时,规定每天纺二两,后来增加到八两,一直增加到一斤二斤。对于继母加在她身上的繁重劳动,灵巧从无抱怨之声,从不嫌多说少,只是拿上棉花走了,到时候拿上纺成的线团回来。按正常情况,一个成年妇女一天也不过纺个三四两纱,而她却能纺一二斤。继母疑惑不解,便密密跟踪探其究竟。结果发现,灵巧纺纱别有妙法,她将棉花弄到麻地里,一绺一绺地挂在麻枝叉上,到傍晚时就能变成棉纱。

灵巧的心灵手巧,加上这样的神奇事,很快传遍各村各社,一时,到灵巧家求婚者络绎不绝。结果是父亲许给了一家,继母许配给了另一家。一女许了两家,迎亲时,两家的花轿都到了门,都要抬灵巧。灵巧对这两家亲事都不同意,假装梳妆打扮,借口上厕所出了门,径直钻到麻子地里去了。

两家迎亲的娶不到亲,便向其父母要人。父母知道女儿去向,就带上两家去麻地里找,结果是他们在东面喊,灵巧在西面应,他们在西面喊,灵巧在东面应,在地中间喊,灵巧在两头应。父母心生一计,让两家娶亲的从地两头割麻子,谁家先找到人就嫁给谁家。两家娶亲的几十号人便从两头割麻子,割到只剩一棵时,灵巧拔起麻子,夹于两腿之间,腾空飘然而去。

灵巧腾云驾雾,首先来到马村舅舅家,希望得到舅舅的同情,在舅家暂住,谁料想舅舅不但不答应灵巧的请求,反而把她痛骂一顿。灵巧万念俱灰,不得不选择修行之道,于是径直驾麻子来到石室山,见庙门口有一顶草帽,知已有仙人在修行,灵机一动,把一双麻鞋放在了草帽下面。不久,果有仙人云游而归。见到灵巧说:我在此地修行多年,谁让你占我之地?灵巧问其证,仙人说为草帽,灵巧说,我的鞋在下,你的草帽在上,说明我先到来。那位仙人微微一笑,驾云往介休绵山去了。从此灵巧在此石室山灵泉洞身披麻衣,日日苦心修炼,终成正果,因其身披麻衣修炼成仙,故被称为“麻衣仙姑。”

不知过了多少年,桑村一个摇货郎的路经汾阳石室山时,看到一个玉质仙颜的红衣少女,攀谈起来。少女对货郎说:我也是桑村人,咱们还是乡亲呢?我就是多年前出走的麻衣仙姑。听说咱那里旱的厉害,你就让咱村的人来接我吧。说罢,忽然不见踪影。

货郎丢下生意,赶忙往村走,把遇到仙姑的事告给人们。人们也听老人们说过好多年前有一姑娘乘麻腾空而去,不知下落,此神女可能就是那个灵巧姑娘。人们得雨心切,急忙组织人马,准备香烛供品,抬上轿子,在货郎的引导下来到石室山,接上仙姑往回返。谁料回到村里,揭起轿帘一看,仙姑竟变成了一个瓷水瓶儿,当即普降甘霖,解了大旱之危。此后,每逢大旱,必抱上瓷瓶去石室山接麻衣仙姑祈雨,每祷必应。桑村人为感谢仙姑恩德,在村修建麻衣仙姑庙一座,塑了神像,终年供奉。

清乾隆40年《重修麻衣仙姑庙碑记》载:“余邑桑村素有麻衣仙姑庙,不知创建自始。父老所传闻,生于汾邑洪哲里,隐于石室山灵泉洞,麻衣草履修炼成仙。嗣后凡远近居民,有求必祷,无祷不应,感通之妙不可思议。岁旱祈雨,甘霖应祷而施,更屡著灵显,记曰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兹之所建谅非淫祀可知。”民国10年《重修仙姑庙碑记》载:“民国八年,己未六月大旱,秋苗之出土者将就槁焉。邑人之汾阳石室山灵泉洞,祈祷于仙姑,予步行十五里,迎仙姑舆于郊外。是日炎威如故,有云辄被风飘散,私心窃计,旱象若是,仙姑虽灵安得骤然民望哉?既而奉仙舆入庙,焚香礼拜,浓云密布,移时降甘霖三寸。越日又雨,既沾既足,苗之槁者勃然以头,岁则大熟。一时远者近者齐来顶礼,感颂仙姑之灵异,不置夫有功于民者则祀之。”从《汾州府志》、《碑记》等史料中看出唐时就有麻姑庙,到明代洪武年间仙姑威灵甚高,开始时只是桑村一社去祈雨,发展到北关、堡子村、南关、私评、岳村、冀村、韩村、麻家寨、杨家寨、武家寨、乐村、桥头、东夏祠、西夏祠、北夏祠、孝义镇、马村18村,后增加到24村(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土堂、里洪)。祈雨活动也由民间主办改为县令直接下文、拨银,并参与的半官办活动。现在,每逢农历7月26日,桑村出嫁的姑娘们都要自发回村给仙姑过生日,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普度众生,救苦救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