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止痛穴

 F一、头痛:

  取穴:三叉三(当小指与无名指叉口之中央点处是穴)、大白(手握拳当拇指与食指间横纹尽头向外一寸是穴,即灵骨穴下一寸处。)

  二、颈部软组织损伤(如落枕):

  取穴:承浆、重子(手掌虎口下一寸,在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与手背大白穴相通。用于颈肩背痛偏于脊柱者)、重仙(手掌于大拇指骨与食指之间,与手背灵骨穴相通。用于颈肩背痛偏于外者。)

  三、骨刺:

  取穴:后溪+束骨(削骨二针)+风市(削骨三针)+人中(削骨四针)

  四、肩周炎:

  取穴:肾关(阴陵泉穴下一寸五分处)、阳陵泉、牵引针(阳明经痛加三间;三焦经痛者加中渚;小肠经痛者加后溪)

  偏于血瘀者,加尺泽(放血)或行迎随补泻法;或针对侧肩中(肩峰穴直下二寸、肱骨上。即十四经肩髃穴下二寸半处。)

  五、肘痛(网球肘等):

  取穴:对侧曲池、曲后(即曲池向肘骨尖沿伸至骨前缘贴骨进针),并嘱活动患肢;

  六、手部疼痛(腱鞘炎等):

  取穴:五虎一(手掌面拇指节中央外侧五分,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计有五穴。)

  七、尾骶痛:

  取穴:百会穴。

  八、坐骨神经痛:

  取穴:灵骨(在手背虎口、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即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通。)、大白;深度一寸半;膀胱经疼痛者加束骨;少阳经疼痛者加足临泣;或用鼻翼穴(在鼻翼上端之溝陷中。)

  九、膝关节疼痛:

  取穴:太冲、行间;或健侧内关+患侧太冲;或心门穴(手捂胸取穴,在下尺骨内侧陷处,肘尖下一寸五分处是穴。nei侧疼痛尤宜)+火主(当跖骨与第二跖骨叉口下缘处是穴。)

  十、足跟痛:

  取穴:五虎穴、灵骨、大陵

  十一、胸痛:

  取穴:nei关、太冲、鱼际、重仙

  十二、胁痛:

  取穴:支沟、阳陵泉、(驷马:驷马二穴—手背,食指第二节正中央外开三分处。驷马一穴—驷马二穴下二分半处。驷马三穴—驷马二穴上二分半处。)

  十三、胃痛:

  取穴:梁丘、印堂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普度众生,救苦救难。

內(臉頰之內側)見青筋亦應放血。

  2.眼皮上長瘡:後心五、六椎間放血。

  3.青春痘:可於後心五、六椎間放血。

  4.肥厚性鼻炎:膏肓附近放血。

  5.牙痛:原則上如上牙痛則青筋現於小腿外側,下牙痛則青筋見於足跗。應用時,但見小腿外側或足背外側青筋,便可放血而取效,不必拘泥於上下牙分屬之部位。

  6.舌下腺發炎:腳背放血。

  7.舌闇不能言:尾骶骨放血(尾骶骨見不到青筋,故不必泥之)。

  8.高燒啞巴不能言:後背心見有黑青異色處放血。(此乃小兒高燒之重者;若輕症,但少商、大椎放血即可)。

  9.凡打傷、摔傷或被點穴不能言語:五、六椎間放血立解。

  10.自高處下墜不語:五、六椎放血(董師曾治一例,放血三次即愈)。

  11.後腦痛:尾骶骨放血,或委中見青筋放血亦效。

  12.耳後之頭部瘡瘤:崑崙穴附近放血。

  13.中耳炎:三重穴與丘墟附近尋青筋放血。

  14.咽喉炎、氣喘:尺澤及小腿見青筋放血

  15.幽門阻塞嘔吐:腳背及四-六椎放血。

  16.嘔吐不止或舌僵硬不適:金津、玉液放血。

  17.脊椎扭傷:在傷部放血,或委中、陰陵泉、足跗見青筋處放血。

  18.後肩痛、肩胛骨痛、背痛:承山、委中見青筋處放血。

  19.各種肝病:解谿上七寸脛骨旁放血。

  20.胸口兩旁痛悶:解谿上七寸,其下放血。

  21.肋膜炎、肺結核:陽陵泉下九寸為肺胃神經通處放血。

  22.各種急慢性腸炎:小腿外側及足跗上見青筋即放血,若無青筋則無效。此法亦治高血壓、十二指腸潰瘍。

  23.一切心臟心皆:可於五、六椎間及陰陽泉附近放血。

  24.急性心臟麻痺:曲澤放血。

  25.心臟肥大:膏肓附近放血。

  26.心臟病、痔瘡,一次輕,多次癒:委中、陰陵泉附近放血(陰陵泉見青筋非心臟即痔瘡)。

  27.低血壓過高:十六椎外開六寸放血。

  28.癲癇病:後背見紅色血管放血。

  29.疔瘡類:如手背疔、腳背疔……等…後背五六椎間放血立效。

  30.小兒高燒:若委脇部見紅點成對出現,即在紅點上放血。

  31.手腕關節炎:肩胛上部或足跗放血。

  32.手腕、手指關節扭傷發炎腫大:足跗外側放血。

  33.手指五指不伸:後心四-六椎放血。

  34.膝關節炎:五-六椎旁開二寸左右放血。

  35.足跗內廁及膝內側發炎、腳上長疔瘡:五、六椎旁開三寸放血。

  一、董氏放血疗法的意义

  董氏放血疗法,不单只在病灶上放血,有时亦可在脏腑相关相对应之点、线、面反应处放血,这时大都选择膝后腘窝、肘窝、背部、小腿外侧等处点刺放血,即可调理脏腑阴阳之平衡、疏通气血通道,改善病势,此为董氏放血疗法之要点。

  例如:"后背、心、肺区"点刺放血,可治重感冒、发烧、胸痛、背痛、冠心病、心肌梗塞等;"肩胛手足区"可治手足痛、手足麻痹、膝盖痛等;"膝后太阳区"可治头痛、项紧、腰背酸痛、胆固醇过高等;至于牙痛、舌下腺发炎、肝病、各种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皆可在六六部位之"足跗阳明区"放血;七七部位之"小腿阳明区"放血,将恶血秽气排出,往往久年沉疴常能立即减轻。

  二、董氏放血疗法的医疗功能

  《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千金方》亦说:"诸病皆因血气壅滞,不得宣通"。董公在临床上常说"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痛病必瘀"、"重病必瘀",因此董公非常重用三棱针放血,三棱针放血可说是董氏针灸重要的部份,在董氏针灸中堪称一绝。

  三棱针放血可疏通经络上的瘀塞气血、调整虚实、调整脏腑功能的失调和紊乱、扶正除邪、疏通气血,使疾病改善以恢复正常,《灵枢小针解》:"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

  《素问针解》亦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放血疗法自古以来就为医者所重视的,董氏三棱针放血疗法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有退热、止痛、镇静、消肿、开窍救急、清血排毒、消除zhong瘤等医疗作用。

  三、董氏放血疗法的取配穴原则

  董氏针灸放血疗法经长期临床的累积经验,其取陪穴方法,形成一些指导原则,在进行放血疗法前,亦先透过董氏独门之掌诊,才能准确地知道该用哪个取穴原则,唯有如此,才能确定疗效,取得结果。董氏放血疗法的取穴原则,有病区穴位直接取穴法、脏腑反应背区取穴法、脏腑肢体反应取穴法、人体全息对应取穴法、脏腑归经穴位取穴法等方法。

  四、董氏放血疗法的特点

  1安全可靠:全身无不可放之穴、不可放之区,放血所取之区穴广,而对较危险的胸、背、腹、腰,董公所传都是采放血疗法,不采针刺,避免了各种危险。

  2实虚皆治:古代大多数名家都认为放血为大泻,身体虚弱的人则不宜,而董氏放血疗法不拘寒热虚实都可放血。董公认为不拘虚实,只要有血气瘀滞、气血不通,就得先放血,疾病才会好转。

  3特重放血:董公认为若气血瘀滞严重时,平常的针与药是治疗不动的,当先察看血道是否闭塞,因气血闭塞不通,针药作用便不能达到病所,此时应先打通气血循环、放出恶血,气血通畅再采用针药,才能发挥其疗效。

  4疗效迅速:气血阻滞,针药不能发会作用,若能找出阻滞闭塞之穴,在此相关穴区放出恶血,许多经年久病常能立即改善,其迅速之作用较针药更快,如在外踝上放血治疗外踝扭伤,常能一针见血,疗效迅速。

  5简便经济:董氏放血穴位虽有一百九十余穴,但是透过整理归纳,可相并几个区组而已,只要掌握几个区组,找出病位放血,易学、易掌握,疗效特佳,所使用工具,诚简便经济。

  6预防保健:放血疗法不单专治有病者,亚健康者亦可放血。每月定期一至二次,在身体背部、膝后太阳区放血,可藉此清血排毒,当气血循环正常,像血管硬化、心肌梗
普度众生,救苦救难。

TOP

返回列表